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宁檬老师于8月28日至9月5日期间,面向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健康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与体育学院等多个单位,开展了超星教学平台操作专场培训。她以平台功能为基、以教学场景为纲,为参训教师带来多场实用高效的技能转训。
面对教师在平台使用中普遍存在的操作不熟、流程不清等问题,宁檬没有急于展开所有功能,而是从教学实际场景出发,梳理出“建课—传资源—发任务—评学业”核心动线。宁檬老师坦言:"其实刚开始用超星教学平台时,我也走过不少弯路。这次就想把我认为最实用的操作路径直接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让大家更顺利地使用超星平台。"她以清晰的逻辑和真实的操作界面,逐步演示课程创建、模块设置、作业发布等基础操作,帮助教师快速理解平台运行机制,摆脱“界面陌生、无从上手”的困境。

在培训过程中,宁檬尤其注重“讲练结合”。她不仅现场演示批量批改、分组讨论、成绩权重设置等常用但易错功能,还组织教师实时跟练、即时答疑。健康学院孟巧老师表示:“宁老师的讲解特别有耐心,一步步带着我们操作,之前觉得复杂的功能现在都能上手了。”文化与传媒学院唐雅溱老师反馈:“我平时主要教文学类课程,对技术操作一直有些发怵。但宁老师讲得非常清楚,以前总觉得这些功能很复杂,现在发现其实没那么难。”
培训结束后,宁檬的工作并未停止。她主动提供课后联络方式,持续回应教师在实际建课过程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基础医学院的黄蓉老师感慨道:"我在AI出题板块折腾了很久,卡在一个环节过不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问了宁老师,没想到她马上回复了解决办法,真的是救急了!"无论是深夜的一句咨询,还是周末的一个疑问,她都尽快解答。此外,她还录制整理出常见问题解决小视频,通过群组共享,成为教师们随用随查的“电子手册”。这种“培训+陪伴”的支持模式,有效降低了教师对新平台的畏难情绪,推动更多教师真正把平台用起来、用好起来。
宁檬表示,技术赋能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反复讲解、耐心陪伴和持续优化。她希望以此次转训为起点,继续配合教学质量保障中心的工作,为全校教师提供更及时、更实用的技术支持,让超星平台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课堂延伸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