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优学优酬”表彰奖励评选中,文化与传媒学院辅导员吴霞老师凭借出色的学风建设成效和深厚的育人情怀,成功入选“优学优酬”优秀辅导员行列。她的工作方法细致入微、成效显著,成为从“生活管家”向“学业导师”成功转型的典型代表。
精准施策,提升出勤率
吴霞老师通过“高频巡查、快速响应、数据复盘”三位一体的方式,有效提升班级出勤率。
她坚持每日课前课间走访教室,与任课教师、班委保持紧密沟通,建立快速反馈机制。每天记录出勤情况,每周进行分析总结,精准定位问题课程与时段,实现管理闭环。
“我对出勤问题始终秉持快速响应的原则,”吴霞表示,“既要体现管理的严格,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与支持。”
协作育人,攻坚合格率
在与任课教师的协同中,吴霞扮演“教育合伙人”角色。
她曾及时响应英语教师反馈,对两名因学习困难而旷课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其因基础薄弱产生畏难情绪。她不仅反馈给教师调整教学节奏,还组织学业帮扶小组,最终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核。
“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深度协作,在于成为连接‘教’与‘学’的枢纽,”吴霞分享道,“我们将教师的课堂观察与辅导员的学生洞察相结合,共同诊断病因,再协同实施精准干预。”
信任筑基,提升学生满意度
吴霞注重通过日常细节建立信任。她保持“高频在场”,开放沟通渠道,处理问题既讲原则也更重关怀。
一次,她帮助一位因熬夜游戏旷课的学生制定作息计划,并通过持续督促帮助其重回正轨。该生后来主动求助学业问题,其室友也因此更信任辅导员,班级求助氛围显著提升。
“信任源于实实在在的行动,”吴霞深有体会地说,“当你公正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个看似微小的实际问题时,他们会将这种‘靠谱’的体验内化为对你的信任。”
快速响应,赢得教师认可
吴霞高度重视任课教师的反馈,保持通讯畅通,做到“秒回响应、立即处理”。
一次接到教师反映学生旷课和玩手机的情况,她迅速核实、谈话教育,并在班会上强化纪律意识,最终不仅改善了个别学生行为,也提升了整体课堂秩序。
“重视并快速响应教师的每一个反馈,是提升课堂管理和教师满意度的最有效途径。”吴霞总结道。
从“管家”到“导师”的角色蜕变
回顾自身成长,吴霞表示,她已从初期的“救火队员”逐渐转变为注重学风基础建设的“学业守护者”。
她说:“辅导员工作不仅要管理,更要引导;不仅要回应,更要预见。”她用心观察、用心倾听、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用真诚与专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吴霞老师的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优学优酬”政策的核心导向:辅导员聚焦学生学习成效,实现从管理到育人的升华,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